高原高寒沼泽湿地是防止地区荒漠发展的天然屏障,高寒沼泽湿地泥炭具有固碳蓄水、释氧净化、调节区域气候、防治土壤侵蚀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个别不法分子利欲熏心,盗挖高寒沼泽湿地泥炭后高价销售牟取暴利,对高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守护高原生态屏障,阿坝州公安机关开展依法打击整治非法采挖泥炭专项行动,打击各类破坏高原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2月17日,阿坝州公安局公布了近期打击盗挖泥炭的典型案例,已有3案13人因非法采挖泥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当地政府甚至国家层面出台措施,守护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
高原挖“泥”
13人破坏高原生态屏障被依法追究刑责
四川若尔盖高寒沼泽湿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最大的固体高原水库,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个别不法分子利欲熏心,向泥炭伸出黑手,这些泥炭被卖到花卉苗圃,成为栽培兰花等花卉的高品质花肥。泥炭又名草炭或泥煤,是湿地植物的“遗体”在低气温、少雨水、缺氧环境下,经过数千万年的堆积、分解而形成的特殊有机物,当地人俗称“草煤”。
2021年11月3日,犯罪嫌疑人杨某、扎某等人在若尔盖县包座乡盗挖出售泥炭255.12立方米;2021年11月26日至11月27日,犯罪嫌疑人杨某、扎某在红原县色地镇盗挖出售泥炭341.93立方米;2021年12月2日,犯罪嫌疑人杨某、扎某、俄某等在红原县色地镇盗挖出售泥炭1017.6立方米。

案发后,6名嫌疑人先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2022年12月8日,若尔盖县人民法院以非法采矿罪依法判处犯罪行为人杨某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以非法采矿罪判处犯罪行为人扎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0万元;涉案其他4名违法犯罪行为人均被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经州、县两级公安机关调查,查明了2022年5月11日,犯罪嫌疑人旦某伙同另外4名嫌疑人,在阿坝县各莫镇若柯河村采挖泥炭275.131立方米的事实。阿坝县人民法院以非法采矿罪依法判处犯罪行为人旦某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涉案其他4名违法犯罪行为人也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松潘县公安局抓获非法采挖泥炭犯罪嫌疑人任某、罗某。经查,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任某、罗某在松潘县川主寺镇盗挖出售泥炭1888.45立方米;2020年11月以来,在红原县色地镇盗挖出售泥炭678.97立方米。松潘县人民法院以非法采矿罪依法判处犯罪行为人任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以非法采矿罪依法判处犯罪行为人罗某有期徒刑四年。
阿坝州公安局正在开展依法打击整治非法采挖泥炭专项行动,全力侦破一批案件,坚决遏制采挖偷运泥炭犯罪活动。
“草原是我家,保护靠大家,保护我州独有的‘若尔盖高原泥炭’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州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支队长兰波说,公安机关将依法打击侵害阿坝州高原泥炭的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也欢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向公安机关检举揭发非法盗挖、运输、销售泥炭的违法犯罪线索,共同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年堆积高度不足1毫米
国家投入5亿元守护“国际重要湿地”
泥炭地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被誉为气候变化的“缓冲器”。泥炭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的3%,承担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储量。泥炭地的保护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我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居世界前列。而高原泥炭的形成需要极其苛刻的地质、地形、水文和气候条件,堆积速率每年不足1毫米。
据从事草原保护工作13年的阿坝县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监理站站长方涛介绍,泥炭资源是一种天然矿藏资源,再生时间漫长,高寒沼泽湿地泥炭具有固炭蓄水、释氧净化、调解区域气候、防治土壤侵蚀等重要作用。“盗挖泥炭会对草原植被造成严重破坏,被破坏草原原生植被难以恢复,矿藏资源严重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破坏生态环境。”

2022年,《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在武汉举办。大会明确,要通过建设三江源、若尔盖等湿地类型的国家公园,进一步保护这里独有的泥炭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2022年,国家林草局、自然资源部日前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中,明确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保护湿地的目标任务,并提出将实施30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其中就包括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草原湿地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资料显示,若尔盖湿地199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以高寒泥炭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濒危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面积166570.6公顷。其对黄河上游的水量补给约达上游来水总量的29-45%;也是重要的大气碳汇地,泥炭总储量达71亿立方米。

据了解,若尔盖草原湿地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总投资预算合计近5亿元,建设期为2022年至2024年分年度实施。该项目建设范围涉及阿坝州若尔盖县、红原县及阿坝县3个县,建设布局综合考虑若尔盖草原湿地水源涵养区的山脉、自然保护地、河流、交通等空间要素,根据区域内林地、草地、湿地、沙化地的生态状况和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红线要求,共划分为7个治理单元。项目将开展湿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沙化地和森林生态系统等4个方面综合治理。
通过实施该项目,将完成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53万亩,湿地修复项目区植被综合盖度达85%以上,蓄水能力提高15%以上,垃圾清除率达95%以上;治理退化草原面积84.0万亩,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84%左右,地上生物量提高5个百分点;沙化地综合治理面积8.6万亩,区域内约7%的可治理沙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和修复,沙化土地植被盖度提高15个百分点;封山育林10.1万亩,较修复前森林郁闭度提升2个百分点。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