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不同种类的花卉,由于它们的种皮构造及生理机制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播种的种子发芽期限也不同,有的几天就可发芽,有的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如莲子因具有不透水种皮,深埋土中,休眠期可达千年,一旦其种皮损伤,水分进人种胚中便可立即发芽。
种子的休眠是植物对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正是这种机制的存在才使得各种花卉能在恶劣的环境中传宗接代。但在庭院栽培中,种子长期休眠的特性会给播种育苗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人工催芽,以缩短种子的休眠期,促进迅速发芽。人工处理催芽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3种。
1.水浸处理
对于种子休眠期短、容易发芽的花卉如紫荆、珍珠梅、锦带花等,播前用温水(40~60°C)或冷水浸种1~2天就可直接播种。有些花卉播种前不必浸种,直接春播,只要适时播种也可很快出苗,如一串红、翠菊、风仙花等。另外,增加水温(如初用90°C水浸泡,并使其自然冷却24h)可使些具胶质、蜡质的种皮软化、吸水,而后发芽,如火炬树。
2.低温处理
北方露地栽培的花卉,大多数种类的种子需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0~10°C)?处理,才能促进后熟,打破种胚的休眠而发芽。常用的方法很多,如将种子与湿度为60%?(即用手捏成团,放手后又能散开)的沙子混合,然后装进塑料袋中,将口扎紧,放于花盆中,再连盆埋人40~60cm深的露地;也可将种子置于3~5°C的冰箱内60~90天,春季将种子拿出,直接播种即可。有的需秋季播种,使种子在室外通过自然冷冻的冬季,翌春才能发芽出苗。属于这类的花卉很多,如刺梨、蜡梅、连翘、丁香及一些秋播的草花等。
3.变温处理
有些花卉如流苏、英莲、牡丹、芍药等的种子,具有胚根和胚轴双休眠的习性,即其胚根(种胚内发育成根的部分)需要通过1~2个月或更长时间25~?32°C的高温阶段才能打破休眠,萌发出根,但此时其胚轴仍处于休眼状态,它需要在3~5°C的条件下经1~3个月才能解除休眠而萌发出芽。对这类种子,必须在播种前与湿沙混合后,经一定时间的高温,然后再转人低温,才能促进种子在播种后短期内萌发。这一由高温转人低温的处理过程,称为变温处理。这类种子经变温处理后,春季播种能很快发芽。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每种花卉种子都有自己的休眠特性和不同的复苏方法。但是,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除上述几种类型的处理方法外,还应在实践中注意种子经处理后仍不发芽的原因。在种子处理的具体操作中还要注意:以水浸法处理种子时,要勤换水,使水中有充足的氧气,氧气不足会引起种胚死亡。
另外,浸种水温过高(60~90°C)?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半小时至1小时之内,而后使水温降至40°C以下,否则种胚也易死亡。低温处理时,种子一定要与湿沙混合拌匀,处理中沙子过干,播种后也不易出苗。变温处理或冷冻处理时,常由于高温期或冷冻期时间不够,种子播后也不易出苗。
好啦,这就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花卉种子的人工催芽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哦!